稟字康熙字典熱度:81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ǐng,【漢字註音】ㄅㄧㄥˇ

【語音朗讀】

【午集下】【禾】【稟字五行屬】

【午集下】【禾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力錦切,音懔。

【說文】賜穀也。从㐭从禾。

【徐曰】公稟賜之也。

【廣韻】與也。

【增韻】供也,給也,受也。

【禮·中庸】旣稟稱事。

【歐陽氏曰】古者給人以食,取之倉廩,故因稱稟給,稟食。

【前漢·孝文紀】吏稟當受鬻者。

【師古註】稟,給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筆錦切,賓上聲。受命曰稟。

【書·說命】臣下罔攸稟令。

【傳】稟,受也。毛氏曰:今俗以白事爲稟,古無此義。

又水名。

【水經注】長社北界有稟水。

又【集韻】逋鴆切,賓去聲。受也。 【韻會】俗作禀,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稟字的字形演變


六年召伯虎簋(金)
西周晚期

說文‧㐭部

睡虎地簡24.25(隸)

吳谷朗碑(隸)
孫吳

楷書

稟字的金文


六年召伯虎簋西周晚期集成4293

稟字的象形文

讀音:lǐ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古璽文1;

古璽文2;

秦簡;

小篆㐭;

小篆稟;

小篆廩;

隸書

讀音:lǐn

“稟” 是盛糧食的倉囤。 表示此義的字有 “㐭” (讀lǐn ) 、 “稟” 、“廩” 。 《說文》: “稟, 賜穀也” 。 “㐭, 穀所振入” 。 甲骨文象露天圍囤,堆集糧食的形狀,即在地麵上放兩塊大石,以防地麵水濕,上用苫物遮蓋防雨。此方法至今仍有沿用。金文3和古璽文或用 “米” 或用 “禾” 表示糧食,其它與甲骨文相同。其中金文1最象形,地麵上有一帶頂的倉囤,右上角加一新月,表示露天,誠如一幅《夜倉圖》。小篆在甲骨文、金文基礎上加一“禾”字,表示藏糧; 是十分貼切的會意字。隸書(漢《校官潘乾碑》 )以平直的筆畫改變了小篆的圓弧特征,從而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稟
中国大陆
台湾 稟
台湾
香港 稟
香港
日本 稟
日本
韩国 稟
韩国
旧字形 稟
旧字形

稟字說文解字

【卷五】【㐭】

『說文解字』

賜穀也。从㐭从禾。筆錦切

『說文解字注』

(稟)賜榖也。賜榖曰稟。中庸。旣稟稱事。鄭注周禮宫正、內宰、廩人、掌固皆云。稍食、祿稟也。又司稼注云。賙、稟其艱阨。晉惠帝云。官鼃可給稟。凡若此類。今本多譌爲廩。卽有未譌者、亦皆讀爲力甚切矣。今之廩膳生員、於古當作稟膳。从㐭禾。禾猶榖也。榖𡉄於㐭。周禮所謂以待賙賜、稍食也。凡賜榖曰稟。受賜亦曰稟。引伸之凡上所賦、下所受皆曰稟。左傳言稟命則不威是也。筆錦切。七部。

稟字解釋

稟字基本屬性

  1. 稟的部首:禾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ywrd

  2. 四角號碼:00904鄭碼查詢:sjjmBig5編碼:B85Bgb2312碼:D9F7

  3. uni-code:基本区 U+7A1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廩禀廩 禀 𥜘

稟字基本含義

  1. 同“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