襮字康熙字典熱度:41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ó,【漢字註音】ㄅㄛˊ

【語音朗讀】

【申集下】【衣】【襮字五行屬水】

【申集下】【衣字部】

〔古文〕𧟊【唐韻】布各切【集韻】【韻會】廹各切,𠀤音博。

【爾雅·釋器】黼領謂之襮。

【詩·唐風】素衣朱襮。

【傳】襮,領也。諸侯繡黼丹朱中衣。

【孫炎曰】刺繡黼文以偃領也。

【晉書·輿服志】皇太子五時朝服,朱衣絳紗襮皁緣。

又【班固·幽通賦】張修襮而內迫。

【註】襮,表也。

【唐書·李晟傳】將務持重,豈宜自表襮。

又【類篇】逋沃切,音犦。義同。 【韻會】本作𧟊。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襮字的字形演變


戈冬方鼎(金)
西周中期

曾4(楚)

說文‧衣部

楷書

襮字的象形文

讀音:bó


金文;

小篆;

隸書

讀音:bó

“襮”是指古代禮服中繡有黑白相間或紅白相間花紋的衣領。《說文》:“襮, 黼領也。 從衣, 暴聲。 ”金文寫作 “” 。 外緣是衣服的 “衣” ; 裏邊是“” (讀bào), 即“暴” (原表示曝曬,後用作暴力之暴)。既是讀音, 也會意繡花的衣領十分醒目, 大暴。小篆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襮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襮
中国大陆
台湾 襮
台湾
香港 襮
香港
日本 襮
日本
韩国 襮
韩国
旧字形 襮
旧字形

襮字說文解字

【卷八】【衣】

『說文解字』

黼領也。从衣㬥聲。《詩》曰:“素衣朱𧟊。”蒲沃切

『說文解字注』

(襮)黼領也。白與黑相次文謂之黼。黼領、刺黼文於領也。唐風。素衣朱襮。釋器曰。黼領謂之襮。毛傳曰。襮、領也。諸矦繡黼丹朱中衣。箋云。繡當爲綃。綃黼丹朱中衣。中衣以綃黼爲領、丹朱爲純也。按或借爲表㬥字云表襮。从衣。㬥聲。蒲沃切。三部。詩曰。素衣朱襮。

襮字解釋

襮字基本屬性

  1. 襮的部首:衣部外筆畫:15筆畫總數:20倉頡號碼:late

  2. 四角號碼:36299鄭碼查詢:wtokBig5編碼:F64A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96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𧟊𦆿 𧟊 㬧𧟊

襮字基本含義

  1. 繡有花紋的衣領:“素衣朱~。”

  2. 外表:“張修~而內逼。”

  3. 暴露:“將務持重,豈宜自表~為敵餌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