寎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寎字的字形演變
寎字說文解字
寎的基本解釋
寎
【繁體漢字】寎,【漢語拼音】bǐng,bìng,【漢字註音】ㄅㄧㄥˇ
【語音朗讀】
【寅集上】【宀】【寎字五行屬】
【寅集上】【宀字部】
【唐韻】皮命切【集韻】陂病切,𠀤音柄。
【說文】臥驚病也。一曰多寐也。
【爾雅·釋天】三月爲寎月。
又【廣韻】兵永切【韻會】【正韻】補永切,𠀤音丙。義同。 【集韻】或作窉。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卷七】【㝱】
『說文解字』
臥驚病也。从㝱省,丙聲。皮命切
『說文解字注』
(寎)臥驚病也。以曡韵爲訓。爾雅三月爲寎月。作此字。从㝱省。丙聲。皮命切。古音在十部。
寎的部首:宀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jvmb
四角號碼:30227鄭碼查詢:wdloBig5編碼:D8D6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5BC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窉
1. 寎 [bǐng]2. 寎 [bìng]
農曆三月的別稱。
睡覺多;老想睡覺。
古書上說的一種臥驚病。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䴩工獠呣辜𤕾韲𡯁𨽯㸷泏𢪉𢮣𩪿膱𣜥𡠟㯷𥏚虱𡤤爤𨧰塢𠧝𣲠𨒞𦕙𨗮檰𢂫𣶒𢉠戏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