蟞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蟞的基本解釋
蟞
【繁體漢字】蟞,【漢語拼音】biē,bié,【漢字註音】ㄅㄧㄝ
【語音朗讀】
【申集中】【虫】【蟞字五行屬】
【申集中】【虫字部】
【集韻】蒲結切,音蹩。蟞蜉,蟲名,蟻也。
又匹蔑切,音撇。義同。
又必結切,音彆。
【博雅】蛺蝶,蟞蚨。
又【玉篇】珠蟞也。
【郭璞·江賦】頳蟞胏躍而吐璣。
【註】《山海經》曰:珠蟞之魚,其狀如胏而有目,六足,有珠。
【南越志】珠蟞吐珠。
又羌名。
【後漢·張奐傳】羌𡶜尾、摩蟞等,脅同種,復鈔三輔。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蟞的部首:虫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fklmi
四角號碼:98136鄭碼查詢:kvmiBig5編碼:EE6F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87D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鱉
1. 蟞 [biē]2. 蟞 [bié]
〔珠~〕古書上說的一種水生動物。
古同“鱉”。
〔~蜉〕即“蚍蜉”,大螞蟻。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酥𢌝麇热鋥嶰𪊇鳝罄鉡𤀮𪍤䙭𨦴𠹊𦔨𨖬𪏜嵆埐㽳暗人𥼞虺钁䁓䉷𧣘𢤩𢒷戁嘤𣧉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