邴字康熙字典熱度:1306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ǐng,【漢字註音】ㄅㄧㄥˇ

【語音朗讀】

【酉集下】【邑】【邴字五行屬水】

【酉集下】【邑字部】

【唐韻】兵永切【集韻】【韻會】【正韻】補永切,𠀤音丙。

【說文】宋下邑,在泰山。

又鄭地。

【穀梁傳·隱八年】鄭伯使宛來歸邴。邴者何,鄭湯沐之邑也。

又姓。

【左傳·成二年】邴夏御齊侯。通作丙。

【前漢·宣帝紀】邴吉,或作丙吉。

又和適貌。

【莊子·大宗師】邴邴乎其似喜乎。

又【廣韻】【集韻】𠀤陂病切,音柄。

【廣韻】邑名。

又姓。

【左傳·哀十一年】邴洩爲右。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邴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邑部

居延簡甲1513(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北海相景君銘(隸)
東漢

晉辟雍碑(隸)
西晉

楷書

邴字的象形文

讀音:bǐng


古璽文;

小篆;

隸書

讀音:bǐng

“邴”是古地名, 在今天山東省費縣東邊。古璽文寫作“” ,上邊是“丙” 的異寫,是文字未統一前的常例。下邊是“邑” 的異寫,也是為刻鑄古璽時構圖需要,有裝飾意義。小篆寫作“” ,確定了“丙”左“邑”右的結構至今。此字在 “六書” 中列為形聲字,其實 “丙” 是當地封主的姓,加“邑”字表示丙姓人居住的區域。有會意成分。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邴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邴
中国大陆
台湾 邴
台湾
香港 邴
香港
日本 邴
日本
韩国 邴
韩国
旧字形 邴
旧字形

邴字說文解字

【卷六】【邑】

『說文解字』

宋下邑。从邑丙聲。兵永切

『說文解字注』

(邴)宋下邑。下邑猶言小邑。左傳邴歜、邴意茲、邴泄、邴夏皆非宋人。公羊隱八年歸邴、入邴、九年會齊矦于邴皆非宋地。十年取防。防者、宋地。疑當作邴。从邑。丙聲。兵永切。古音在十部。

邴字解釋

邴字基本屬性

  1. 邴的部首:邑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mbnl

  2. 四角號碼:17227鄭碼查詢:aloyBig5編碼:CDD4gb2312碼:DAFB

  3. uni-code:基本区 U+90B4首尾分解:丙阝部件分解:丙阝

  4. 造字法:形声;从阝、丙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

邴字基本含義

  1. 古地名,在中國今山東省費縣。

  2.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