髆字康熙字典熱度:59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bó,【漢字註音】ㄅㄛˊ

【語音朗讀】

【亥集上】【骨】【髆字五行屬】

【亥集上】【骨字部】

【唐韻】補各切【集韻】【韻會】伯各切,𠀤音博。

【說文】肩甲也。

【前漢·武帝紀】皇子髆爲昌邑王。

【註】晉灼曰:髆,許愼以爲肩髆字。

【集韻】或作䯙。

又【集韻】匹各切,音粕。義同。本作䯙。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髆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骨部

楷書

髆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髆
中国大陆
台湾 髆
台湾
香港 髆
香港
日本 髆
日本
韩国 髆
韩国
旧字形 髆
旧字形

髆字說文解字

【卷四】【骨】

『說文解字』

肩甲也。从骨尃聲。補各切

『說文解字注』

(髆)肩甲也。肉部曰。肩、髆也。單呼曰肩。絫呼曰肩甲。甲之言葢也。肩葢乎衆體也。今俗云肩甲者、古語也。釋名作肩甲。靈樞經作肩胛。水經注云。如人袒胛。故謂之赤胛山。胛者、甲之俗也。應劭漢書注曰。大宛天馬汗血。汗從前肩髆中出。如血。周禮醢人豚拍注云。或曰豚拍、肩也。然則假拍爲髆字。从骨。尃聲。補各切。五部。

髆字解釋

髆字基本屬性

  1. 髆的部首:骨部外筆畫:10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bbibi

  2. 四角號碼:73242鄭碼查詢:lwfdBig5編碼:F566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AC6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胉拍䯙 拍 胉

髆字基本含義

  1. 古同“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