簸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簸字的字形演變
簸字說文解字
簸的基本解釋
簸
【繁體漢字】簸,【漢語拼音】bò,bǒ,【漢字註音】bǒ,bò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簸字五行屬木】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集韻】補火切【韻會】杜果切【正韻】烏果切,𠀤音駊。
【說文】揚米去糠也。
【詩·大雅】或簸或蹂。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過切,音播。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卷五】【箕】
『說文解字』
揚米去糠也。从箕皮聲。布火切文二 重五
『說文解字注』
(簸)揚米去𥹺也。與播布之義相近。从箕。皮聲。布火切。十七部。
簸的部首:竹部外筆畫:13筆畫總數:19倉頡號碼:htce
四角號碼:88847鄭碼查詢:mexiBig5編碼:C3B0gb2312碼:F4A4
uni-code:基本区 U+7C38首尾分解:⺮皮部件分解:竹其皮
造字法:形声;从竹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𥸨
1. 簸 [bò]2. 簸 [bǒ]
〔~箕〕a.揚糠除穢、清理垃圾的器具,用竹篾、柳條或鐵皮製成,三麵有邊沿,一麵敞口;b.簸箕形的指紋(“箕”均讀輕聲)。
用簸箕顛動米糧,揚去糠秕和灰塵:~穀。
顛動搖晃:顛~。~蕩。~動。~弄。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繠𧄽岏𢶍囥瓽嗙𡆷䝐繘𢸃𥳫嚔碐𦔈考𩯍𨄘𢨉𩵢絻𦅵跩𦅓𢅜㦶桰𥿯蟒𠔍貇𥻨𩺅秡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