歅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歅的基本解釋
歅
【繁體漢字】歅,【漢語拼音】yān,yīn,【漢字註音】ㄧㄢ
【語音朗讀】
【辰集下】【欠】【歅字五行屬】
【辰集下】【欠字部】
【廣韻】於眞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眞切,𠀤音因。人名。
【莊子】有九方歅,善相者,一曰善相馬,秦穆公時人。或作諲。
【淮南子】作九方臯。
又【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煙。又【集韻】煙奚切。音鷖。義𠀤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歅的部首:欠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3倉頡號碼:mgno
四角號碼:17182鄭碼查詢:fjbrBig5編碼:DDF6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B45首尾分解:西欠部件分解:覀土欠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歅 [yān]2. 歅 [yīn]
古同“湮”,淤塞;凝滯。
古人名用字。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堹㧁𥟷𧊲僙𥎢㸚釛嘘䬓𩣀辬𧍷𠓗𥲈䏥搪𧫬𥿮櫇𨗫覤䰁𧬟𣆴𣲼漂𣬬擠匴𢗿𨕜䱙𦈶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