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字康熙字典熱度:7547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ìn,【漢字註音】ㄧㄣˋ

【語音朗讀】

【子集下】【卩】【印字五行屬水】

【子集下】【卩字部】

〔古文〕𠘄【唐韻】於刃切【集韻】【韻會】伊刃切【正韻】衣刃切,𠀤因去聲。

【說文】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卪象相合之形。今文作卩,瑞信也。手爪以持印。會意。

【廣韻】符,印也。印,信也,亦因也,封物相因付。

【增韻】刻文合信也。

【前漢·百官公卿表】二千石皆銀印,二百石以上皆銅印。

【註】師古曰:刻文云:某官之印。又姓。

【廣韻】左傳,鄭大夫印段,出自穆公子印,以王父字爲氏。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印字的字形演變


乙112(甲)

佚637(甲)

前5.39.2(甲)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曾伯雨木二簠(金)
春秋早期

說文‧印部

睡虎地簡24.28(隸)

老子甲86(隸)
西漢

長沙出土西漢印(隸)
西漢

張景碑(隸)
東漢

魏王基殘碑(隸)
曹魏

楷書

印字的甲骨文


乙18合21013𠂤組

乙100合20898𠂤組

乙111合20476𠂤組

乙112合22148子組

乙143合20757𠂤組

乙194合20769𠂤組

前4.46.3合20407𠂤組

後2.9.8合19071

林1.24.1合19792

佚637合19783

佚674合22591

河646合20468𠂤組

甲225合19785𠂤組

京都3141合19788

乙104合19756𠂤組

乙119合19787𠂤組

乙135合20411

鐵81.2合21535子組

前5.39.2合20449𠂤組

後2.13.18合26013

印字的金文


毛公鼎西周晚期集成2841

曾伯雨木二簠春秋早期集成4631

印字的象形文

讀音:yì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秦簡;

小篆印;

小篆;

小篆抑;

隸書印;

隸書抑

讀音:yìn

“印”、“”、“抑” 三字同出一源。 最初甲骨文寫作 “” , 上邊是一隻手在按下邊的一個跪姿的人形, 本義是按壓、 壓迫、 壓抑。 金文寫作 “” , 雖字形不一, 但均是手按人形。 又因蓋印章時用力下壓, 故引申 “印” 。 為區別於印章之印, 小篆將 “ ”(印)反寫成 “” ()。 後又另加 “手” (扌 )成 “” (抑)專指壓抑。 隸書隨之寫作 “” , 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離騷》 (局部)

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印
中国大陆
台湾 印
台湾
香港 印
香港
日本 印
日本
韩国 印
韩国
旧字形 印
旧字形

印字說文解字

【卷九】【印】

『說文解字』

執政所持信也。从爪从卪。凡印之屬皆从印。於刃切

『說文解字注』

(印)執政所持信也。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卪信曰印。古上下通曰璽。周禮壐節注曰。今之印章。按周禮。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謂諸侯於其國中、公卿大夫於其采邑用之。是卽用印之始也。季武子於周禮爲守都鄙者、而以璽書、達於魯君。是古有印明矣。葢以𥳑書之。而寓書於遠必用布帛檢之。以璽泥?之。至用縑素爲書、而印之用更廣。漢官儀。諸侯王黃金槖駝鈕、文曰璽。列侯黃金龜紐、文曰章。御史大夫金印紫綬、文曰章。中二千石銀印龜紐、文曰章。千石至四百石皆銅印、文曰印。从爪卪。會意。手所持之卪也。左傳。司馬握節以死。於刄切。十三部。凡印之屬皆从印。

印字解釋

印字基本屬性

  1. 印的部首:卩部外筆畫:3筆畫總數:5倉頡號碼:hpsl

  2. 四角號碼:77720鄭碼查詢:rhayBig5編碼:A64Cgb2312碼:D3A1

  3. uni-code:基本区 U+5370首尾分解:丿卩部件分解:卬一卩

  4. 造字法:会意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币抑币 𠘄 抑

印字基本含義

  1. 圖章,戳記:~章。~璽。~記。~把子(亦喻政權)。

  2. 痕跡:手~。指~。~子(a.痕跡;b.高利貸的一種,全稱“~~錢”)。

  3. 用油墨、染料之類把文字或圖畫留在紙、布、器皿等材料上:~刷。排~。~製。~發(fā)。

  4. 彼此符合:~證。心心相~。

  5. 外界事物反映在腦中所留下的形象:~象。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