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蔑
【繁體漢字】蔑,【漢語拼音】miè,【漢字註音】ㄇㄧㄝˋ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蔑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莫結切【正韻】彌列切,𠀤音篾。
【說文】勞目無精也,人勞則蔑然。
【晉書·衞瓘傳】權女與國臣書曰:先公名謚未顯,無異凡人,每怪一國蔑然無言。
又削也。
【易·剝卦】剝牀以足蔑貞,凶。
又【書·君奭】兹迪彝敎文王蔑德。
【傳】以此道法,敎文王以精微之德。
【疏】蔑,小也。
【揚子·法言】視日月而知衆星之蔑也。又【小爾雅】無也,末也。
【詩·大雅】喪亂蔑資。
又【周語】不蔑民功。
【註】蔑,棄也。
又地名。
【春秋·隱元年】公及邾儀父盟于蔑。
又與滅通。
【晉書·張駿傳】江吳寂蔑,餘波莫及。
又【唐韻古音】莫計切,同昧。
【荀子·議兵篇】楚人兵殆于垂沙,唐蔑死。
【註】卽楚將唐昧。昧與蔑同。
【宋書·武帝紀】臨朐有巨蔑水。
【水經注】袁宏謂之巨昧水。 【干祿字書】俗作薎。薎字原从𢎿,不从伐。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2
“蔑” 字最初與 “伐” 同義, 多表消滅、 殺伐。 甲骨文寫作 “、
、
”, 用大眼長眉來表示被殺人的麵部表情, 以戈橫穿人的身體表示殺伐。 其中 “
” 是為奴隸和罪人行刑的尖刀, 即 “辛” 字。 故蔑有草菅人命, 蔑視生命的含義。 金文至小篆逐漸寫作 “
、
、
、
、
”都是用 “戈” 斬人頭的形狀,可以清楚地看到字形演變的軌跡。隸書(漢《張遷碑》 )寫作 “
” , 徹底脫離了古文字。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四】【𥄕】
『說文解字』
勞目無精也。从𥄕,人勞則蔑然;从戍。莫結切文四
『說文解字注』
(蔑)勞目無精也。目勞則精光茫然。通作眜。如左傳公及邾儀父盟于蔑、晉先蔑、公穀皆作眜是也。引伸之義爲細。如木細枝謂之蔑是也。又引伸之義爲無。如亡之命矣夫、亦作蔑之命矣夫是也。左傳鬷蔑、字然明。此以相反爲名字也。从𥄕。从戍。人勞則蔑然也。說从戍之意。戍人冣勞者。此十字依廣韵、韵會訂。莫結切。十五部。
蔑的部首:艸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4倉頡號碼:twli
四角號碼:44253鄭碼查詢:elhsBig5編碼:BDB0gb2312碼:C3EF
uni-code:基本区 U+8511首尾分解:艹戍部件分解:艹罒戊丶
造字法:会意;从艹、从四、从戍漢字結構:上中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異體字:衊薎𦹋衊 𦹋 𦸑 薎𦹋
目受傷而不明。
無,沒有:~以複加。
小:~視。輕~。
滅:“而~殺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塗染:誣~。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