矰字康熙字典熱度:562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ēng,【漢字註音】ㄗㄥ

【語音朗讀】

【午集中】【矢】【矰字五行屬】

【午集中】【矢字部】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𠀤音增。

【說文】隿䠶矢也。

【玉篇】結繳於矢也。

【周禮·夏官】矰矢用諸弋射。

【註】矰,高也,可以弋飛鳥。

【史記·老子傳】飛者可以爲矰。

【班固·西都賦】矰繳相纏。

【吳越春秋】吳師中軍素羽之矰,左軍朱羽之矰,右軍烏羽之矰。

【註】矰,短矢。韋昭曰:矢名。

又【韻會】通作繒。

【三輔黃圖】佽飛具繒繳,以射鳧鴈。

【註】箭有綸曰繒繳,卽綸也。 【集韻】或作𢎒。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矰字的字形演變


相公子矰戈(金)
戰國

包2.165(楚)

包2.188(楚)

說文‧矢部

睡.日甲139背(隸)

孫臏42(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楷書

矰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矰
中国大陆
台湾 矰
台湾
香港 矰
香港
日本 矰
日本
韩国 矰
韩国
旧字形 矰
旧字形

矰字說文解字

【卷五】【矢】

『說文解字』

隿䠶矢也。从矢曾聲。作滕切

『說文解字注』

(矰)隿射矢也。周禮司弓矢云。矰矢、茀矢、用諸弋射。注云。結繳於矢謂之矰。矰、高也。茀矢象焉。茀之言刜也。二者皆可以弋飛鳥刜羅之也。前於重又微輕、行不低也。詩云。弋鳧與鴈。从矢。曾聲。作滕切。六部。

矰字解釋

矰字基本屬性

  1. 矰的部首:矢部外筆畫:12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okcwa

  2. 四角號碼:88866鄭碼查詢:malkBig5編碼:EDA4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77F0首尾分解:矢曾部件分解:矢丷囗小日

  4. 造字法:形声;从矢、曾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𢎒 𢨉

矰字基本含義

  1. 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矢、茀矢,用諸弋射。”

  2. 泛指短箭:“帝俊賜羿彤弓素~,以扶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