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戉
【繁體漢字】戉,【漢語拼音】yuè,【漢字註音】ㄩㄝˋ
【語音朗讀】
【卯集中】【戈】【戉字五行屬】
【卯集中】【戈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伐切,音越。威斧也。杖而不用,明神武不殺也。
【司馬法】夏執𤣥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旄。
【周禮·夏官·大司馬】左執律,右秉戉。
【註】律,所以聽軍聲也。戉,所以爲將威也。
又星名。
【前漢·天文志】東井西曲星曰戉。
【又】傷成戉。
【註】賊傷之占,先成形於戉也。
又【正韻】魚厥切,音月。義同。◎按《說文》等書切喻母。而正韻獨切疑母。蓋北音以疑爲喻也。 小篆从戈,𠄌聲。俗加金作鉞,則專取乎飾,其去古益遠矣。此古今字書之變。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戉” 是 “鉞” 的本字,是古代兵器。《說文》 : “戉,斧也。” 圓刃長柄,多用於儀仗,象征帝王權威。甲骨文1-3、金文1-2都是象形字。金文3開始變形。小篆也隨之向文字化轉變,隨著製造戉的材料全部改為青銅等金屬,字形也開始加 “金” 旁作 “鉞” 。隸書(漢《白石神君碑》 )進一步使筆畫平直,完全跳出象形字成為今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二】【戉】
『說文解字』
斧也。从戈𠄌聲。《司馬法》曰:“夏執玄戉,殷執白戚,周左杖黃戉,右秉白髦。”凡戉之屬皆从戉。”王伐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別作鉞,非是。
『說文解字注』
(戉)大斧也。一本奪大字。非。斧所以斫也。从戈。𠄌聲。王伐切。十五部。俗多金旁作鉞。司馬灋曰。夏執玄戉。殷執白戚。周𠂇杖黃戉。又把白髦。周書坶誓作秉白旄。此作把白髦者、葢司馬法之文有不同也。毛詩傳曰。秉、把也。手部曰。把、握也。髦者、旄之叚借字。凡戉之屬皆从戉。
戉的部首:戈部外筆畫:1筆畫總數:5倉頡號碼:iv
四角號碼:53700鄭碼查詢:hmzBig5編碼:C97C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209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单体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鉞
同“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