鍳字康熙字典熱度:743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jiàn,【漢字註音】ㄐㄧㄢˋ

【語音朗讀】

【戌集上】【金】【鍳字五行屬】

【戌集上】【金字部】

【字彙】同鑑。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20

鍳字的象形文

讀音:ji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鑒;

金文鑒;

金文鑒;

說文古文;

楚簡;

小篆監;

小篆鑒;

三體石經;

隸書

讀音:jiān

“監”指古代盛水或冰的大盆。貯水後也用作鏡子照麵。與 “鑒” 同。《說文》: “監,臨下也。” 這裏說的 “臨下” 就是照麵時頭部向下看。甲骨文、 金文1-2非常形象地寫作“” , 正是人彎腰對水盆照麵的畫圖。金文3-4、小篆將頭與身體斷開, 寫作“” 。 “說文古文”將下邊的“皿” (盆)改作“言” ,除屬異寫外,當是以 “監” 為“鑒” ,自省其言之意。《三體石經》下邊的“皿”字雖與甲金文不同,仍可見器皿之形。隸變後各部字素均已失形。

“鑒”字是東周前後隨著金屬材料的普遍使用從“監”字中分流出來的字形。 其發展軌道是 “” 。 其1與 “監” 字相同; 其2在器皿上加一金屬的 “金” ,表示金屬製造; 其3將金字置於左側,成為聲符,為小篆結構奠定基礎。其4小篆定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監》

“監” 與 “鑒” 本為同一字。原指古時盛水或冰的大盆。在未發明銅鏡前也用作鏡子照麵容。甲骨文和金文分別寫作“”和“” 。雖字形不盡相同,但均像或距或站彎腰之人形在皿形盛器前映照之態。小篆在統一字形時將人頭與身體分開, 寫作“” 。 “說文古文” 下作 “言”屬異寫,亦是以“監” 為 “鑒” 自省其言之意。小篆在確立 “監” 作 “” 的同時另加金屬之 “金” 字作“” , 專指映照之器。

丁亥正月大熊試紙

規格: 高90CM 寬68CM

鍳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鍳
中国大陆
台湾 鍳
台湾
日本 鍳
日本
韩国 鍳
韩国
旧字形 鍳
旧字形

鍳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鍳”字头,请参考“鑑”字:)

【卷十四】【金】

《說文解字》

大盆也。一曰監諸,可以取明水於月。从金監聲。革懺切

《說文解字注》

(鑑)大盆也。盆者,盎也。凌人:春始治鑑。注云:鑑如甀,大口,以盛冰,置食物於中,以禦温氣。春而始治之。按鄭云如甀,醢人作醢云塗置甀中,則鑑如今之甕。許云大盆,則與鄭說不符,疑許說爲是。且字从金,必以金爲之也。从金監聲。革懺切。八部。一曰鑑諸,可㠯取朙水於月。鑑諸當作鑑方諸也,轉寫奪字耳。周禮司烜氏:以夫遂取明火於日,以鍳取明水於月。注:夫遂,陽遂也。鍳,鏡屬。取水者,世謂之方諸。淮南書:方諸見月則津而爲水。高注:方諸謂陰燧大蛤也,孰摩令𤍠。月盛時以向月下則水生,以銅盤受之,下水數滴。高說與許、鄭異。考工記以鑒燧之齊倂言,則鑑之爲鏡可知也。鄭云鏡屬。又注考工記云:鑒亦鏡也。詩云。我心匪鑒。毛傳曰:鑒所以察形。葢鏡主於照形,鑑主於取明水,本系二物。而鏡亦可名鑒,是以經典多用鑑字,少用鏡者。鑑亦叚監爲之,是以毛詩宜鑒於殷,大學作儀監。鄭箋詩云:以殷王賢愚爲鏡。注大學云:監视殷時之事。各依文爲說而已。尚書監字多有同鑒者。

鍳字解釋

鍳字基本屬性

  1. 鍳的部首:金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sic

  2. 四角號碼:78109鄭碼查詢:hmpBig5編碼:none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937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鑑

鍳字基本含義

  1. 古同“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