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褶的基本解釋
褶
【繁體漢字】褶,【漢語拼音】zhě,【漢字註音】ㄓㄜˇ
【語音朗讀】
【申集下】【衣】【褶字五行屬火】
【申集下】【衣字部】
【唐韻】徒協切【韻會】達協切,𠀤音牒。
【類篇】襲也。
【儀禮·士喪禮】襚者以褶。
又【禮·玉藻】帛爲褶。
【註】衣有表裏而無著也。
【喪大記】君褶衣褶衾。
【註】褶,袷也。
【急就篇註】褶,謂重衣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身而廣袖。一曰左衽之袍也。
又【集韻】席入切,音習。
【類篇】袴褶,騎服。
【晉書·輿服志】弓弩隊各五十人,黑袴褶。
又寔入切,音十。義同。
又【韻經】古襲字。註見十六畫。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褶的部首:衣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6倉頡號碼:lsma
四角號碼:37262鄭碼查詢:wtynBig5編碼:C1B7gb2312碼:F1DE
uni-code:基本区 U+8936首尾分解:衤習部件分解:衤习习白
造字法:形声;从衤、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火
異體字:襵摺 襵 𢄭 𧚻
1. 褶 [zhě]
衣服摺疊而形成的印痕:百~裙。
泛指摺皺重複的部分:~子。~皺。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䚒㧦𩤝𩁀婈𩨽𢡾甃砄𤢒𩔅𥩠𣎵䪫𦸯斧𦌠𥨳𣻩恞籚𢹗聦𡭯艡𠥜鵱媳𨰊𤸔𡋷欓𢅮𩁝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