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字康熙字典熱度:454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duī,【漢字註音】ㄉㄨㄟ

【語音朗讀】

【丑集中】【土】【堆字五行屬土】

【丑集中】【土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都回切,對平聲。聚土也。

【楚辭·九歎】陵魁堆以蔽視兮。

又舍也。

【戰國策】鍾期堆琴。

【註】猶論語舍瑟也。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蜀守李冰,鑿離堆以息水患。堆,一作𡺾。又灩澦堆,在蜀夔州。

【杜甫詩】故馮錦水將雙淚,好過瞿塘灩澦堆。

又鳥名。驪山有鳥,名阿濫堆。唐𤣥宗御玉笛,以其聲翻爲曲。

【張祐詩】至今風俗驪山下,村笛猶吹阿濫堆。

又灰堆。

【金坡遺事】吳俗,除夜將曉,婢僕持杖擊糞壤,致詞祈利市,謂之打灰堆。 【史記】作碓。

【漢書】作𡸠。俗作塠。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堆字的象形文

讀音:duī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古璽文;

小篆;

隸書

讀音:duī

“𠂤”指高於地麵的小土山, 即今日所說的土丘。 《說文》: “𠂤 ,小阜也。 象形。 ” 意思是 “𠂤” 是小一些的 “阜” (讀fù, 阜指高大的土山, 上平。 詳見 “阜” 釋文)。 甲骨文、 金文字形近似, 分別寫作 “” , 是土堆形的豎寫, 如橫看則十分明顯。 小篆寫作 “” ,雖不如甲、金文象形,仍可看出一脈相傳的痕跡。又因軍旅集結多選高地而棲, 故 “𠂤” 字橫向顛倒看成 “” , 像人的臀部, 故也有休止義。 表示土丘的字,後來也寫作 “堆”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堆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堆
中国大陆
台湾 堆
台湾
香港 堆
香港
日本 堆
日本
韩国 堆
韩国
旧字形 堆
旧字形

堆字說文解字

【卷九】【广】

『說文解字』

屋从上傾下也。从广隹聲。都回切

『說文解字注』

(㢈)屋從上傾下也。㢈之下推也。从广。隹聲。都回切。十五部。

堆字解釋

堆字基本屬性

  1. 堆的部首:土部外筆畫:8筆畫總數:11倉頡號碼:gog

  2. 四角號碼:40115鄭碼查詢:bniBig5編碼:B0EFgb2312碼:B6D1

  3. uni-code:基本区 U+5806首尾分解:土隹部件分解:土隹

  4. 造字法:形声;从土、隹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塠垖㕍 㢈 垖 塠 𠂤 𡌙 𡸄 𡸠 𡸬 𡺾 𣳨 䜃 𡻛

堆字基本含義

  1. 累積在一起的東西:~棧。~房。土~。

  2. 累積在一起,聚積在一起:~積。~放。~壘。~摞。~砌。

  3. 量詞,用於成堆的物或成群的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