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字康熙字典熱度:2504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ī,【漢字註音】

【語音朗讀】

【巳集上】【水】【滋字五行屬水】

【巳集上】【水字部】

〔古文〕𣳯𦱳【唐韻】子之切【集韻】【韻會】津之切【正韻】津私切,𠀤音兹。水名。

【說文】水出牛飮山白陘谷。

又霸水之別名。

【水經注】霸陵縣霸水,古曰滋水。

又蒔也,長也,益也。

【書·泰誓】樹德務滋。

又液也。

【禮·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

【左傳·僖十五年】物生而後有象,象而後有滋。

又滋味也。

【禮·月令】薄滋味,無致和。

又濁也。

【左傳·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漚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又與孳孜通。

又通作兹。

【前漢·五行志】賦斂兹重。

又【廣韻】疾之切,音慈。水名,出高麗山。

【山海經】高是之山,滋水出焉。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滋字的字形演變


後2.40.16(甲)

說文‧水部

睡.日甲34(隸)

漢印徵
西漢

婁壽碑(隸)
東漢

張壽殘碑(隸)
東漢

楷書

滋字的象形文

讀音:zī


甲骨文滋;

甲骨文濕;

甲骨文濕;

金文滋;

金文濕;

石鼓文濕;

小篆滋;

小篆濕;

隸書滋;

隸書濕

讀音:zī

“滋”與“濕”有著密切關聯。 “滋”本義是濕潤, 甲骨文寫作“” ,象把絲浸在水裏,會意用水將絲潤濕。金文字形與 “溼” (濕)混用,寫作“” 。小篆把絲放在水旁, 成為從水, 茲聲的會意兼形聲字。 “濕”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 小篆分別寫作“” 。是從金文開始,在“滋” 的下邊加一“土” ,表示 “濕”與 “滋” 的不同處在於“滋”是浸泡在水中; “濕”是土地被水潤濕。隸書( 《張壽殘碑》等)分別寫作“” 和“” , 仍可看到與兩個字的演化關係。 《說文》: “滋, 益也。 ” “濕, 幽濕也。”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滋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滋
中国大陆
台湾 滋
台湾
香港 滋
香港
日本 滋
日本
韩国 滋
韩国
旧字形 滋
旧字形

滋字說文解字

【卷十一】【水】

『說文解字』

益也。从水兹聲。一曰滋水,出牛飲山白陘谷,東入呼沱。子之切〖注〗𣳯,古文。

『說文解字注』

(滋)益也。艸部茲下曰:艸木多益也。此字从水茲,爲水益也。凡經傳增益之義多用此字。亦有用茲者,如常棣、召旻傳云:兄,茲也。桑柔傳云:兄,茲也。衹是一義。从水茲聲。各本篆文作,解作玆聲,誤也,今正。說詳四篇下茲篆下。子之切。一部。一曰滋水,出牛㱃山白陘谷,東入呼沱。此謂水名也。地理志:常山郡南行唐牛飲山白陸谷,滋水所出。東至新巿,入虖池水,南行唐故城在今直隷正定府行唐縣縣治北。新巿故城在今正定府治西北四十里。一統志曰:滋河源出山西五臺縣畍,東南流逕正定府靈壽縣北,行唐縣南。又東歴正定藳城二縣北,無極縣南。又東北人定州深澤縣畍。古與滹沱合流,今折而東北,與滱沙二水合。不入滹沱矣。

滋字解釋

滋字基本屬性

  1. 滋的部首:水部外筆畫:9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etvi

  2. 四角號碼:38132鄭碼查詢:vuzzBig5編碼:B4FEgb2312碼:D7CC

  3. uni-code:基本区 U+6ECB首尾分解:氵兹部件分解:氵丷一幺幺

  4. 造字法:形声;从氵、兹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5. 異體字:滋滋孖 濨 稵 𣳯 𤂇 玆 𤀮 滋滋滋

滋字基本含義

  1. 生出,長:~生。~芽。~事。~擾(騷擾生事)。潛~暗長。

  2. 增益,加多:~養。~補。~陰。

  3. 汁液,潤澤:~潤。

  4. 味道:~味。

  5. 噴射:往外~水。

  6. 濁:“何故使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