欃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欃的基本解釋
欃
【繁體漢字】欃,【漢語拼音】chán,zhàn,【漢字註音】chán
【語音朗讀】
【辰集中】【木】【欃字五行屬】
【辰集中】【木字部】
【唐韻】士咸切,音讒。檀木別名。
【玉篇】木蘭也。或作毚。
【史記·孔子世家註】孔子墓有毚檀之樹。
【司馬相如·上林賦】欃檀,木蘭。
又【集韻】鉏銜切【韻會】【正韻】初銜切,𠀤揷平聲。星名。
【爾雅·釋木】慧星爲欃槍。
【史記·天官書】天欃,長四丈,末兌。京房云:天欃爲兵,赤地千里。
又【玉篇】銳也。
又【前漢·天文志】欃雲如牛。
又【唐韻】【集韻】𠀤士懺切,讒去聲。水門也。又作㸥。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欃的部首:木部外筆畫:17筆畫總數:21倉頡號碼:dnri
四角號碼:47913鄭碼查詢:frrsBig5編碼:F5D0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6B0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㸥 𣔵 𣛳 𣝊
1. 欃 [chán]2. 欃 [zhàn]
〔~槍〕彗星,如“天上~~端可落,草間狐兔不須驚。”
古書上說的檀一類的樹:“~檀木蘭,豫章女貞。”
水門。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𡋪𣿕棒憷𧱼𡴡𧥋墅𣶃誑鷉㷷鎕豊𨏺𤦱㭓㯭𢄔嘩岸𦐡阯䕠波庁𨢌篜𩋿纰𩧚𤸭幁翳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