疿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疿的基本解釋
疿
【繁體漢字】疿,【漢語拼音】fèi,féi,【漢字註音】ㄈㄟˋ
【語音朗讀】
【午集中】【疒】【疿字五行屬】
【午集中】【疒字部】
【廣韻】方味切【集韻】方未切,𠀤音沸。
【玉篇】熱生小瘡。
【集韻】熱瘍也。
【黃帝素問】汗出見濕,乃生痤疿。
【正字通】今俗以觸熱膚疹如沸者曰疿子。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疿的部首:疒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10倉頡號碼:klln
四角號碼:00127鄭碼查詢:tyndBig5編碼:D2C8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75B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左上包围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
1. 疿 [fèi]2. 疿 [féi]
同“痱”。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傫擢𦄑暋栏𩾑𦥰𧻔𤴞縚鳧䬥㼠䪬𡚨殨豶𣄠𢈟𠦇𩎫鈶𢿾𣯃𩣾𦒣𦧬拁涴驮绫曖糖㟰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