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耏
【繁體漢字】耏,【漢語拼音】ér,nài,【漢字註音】ㄦˊ
【語音朗讀】
【未集中】【而】【耏字五行屬金】
【未集中】【而字部】
【廣韻】奴代切【集韻】乃代切,𠀤音奈。
【說文】罪不至髠也。
【註】徐鍇曰:但鬀其頰毛而已。
【前漢·功臣侯表】耏爲鬼薪,亦作耐。詳耐字註。
又【廣韻】𩓣也。
又【廣韻】如之切【集韻】人之切【正韻】如支切,𠀤音而。
【玉篇】頰鬚也。
【釋名】耳耏也。耳有一體,屬著兩邊,耏耏然也。
【後漢·章帝紀】冒耏之類。
【註】言鬚鬢多,蒙冒其面。
又姓。
【左傳·文十年】耏班御皇父充石。
又【玉篇】髵,亦作耏。獸多毛。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而”指麵頰的須毛。《說文》 : “而,頰毛也。”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甚至《石經》 、帛書、隸書等均為頰毛的象形字,分別寫作“、 、 、 、 、 、 、 、 ” 。字形略異, 是千年演變的必然,結構基本相同或近似。上邊的橫劃表示麵頰的下弧線; 下邊的四豎劃是須毛下垂的形狀。尤其是甲骨文2,將須毛置於 “口” 下,字形字義十分明確。
與“而”相連的有“耏” (耐)字。是古代一種比較輕的刑罰。將人的須毛(胡須)割去。小篆寫作“” (耏)或“” (耐)。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九】【而】
『說文解字』
罪不至髡也。从而从彡。耐,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奴代切文二 重一
『說文解字注』
(耏)罪不至髡也。罪當作辠。高帝紀:今郞中有罪耐以上請之。應劭曰:輕罪不至於髡,完其耏鬢,故曰耏。古耏字从彡,髮膚之意也。杜林以爲法度之字皆从寸,後改如是。言耐罪以上皆當先請也。耐音若能,按耐之罪輕於髡。髡者,𩮜髮也。不𩮜其髮,僅去須鬢是曰耐,亦曰完。謂之完者,言完其髮也。㓝法志曰:當髡者,完爲城旦舂。王粲詩:許歷爲完士,一言猶敗秦。江遂曰:漢今謂完而不髡曰耐,然則應仲遠言完其耏鬢,正謂去而鬢而完其髮耳。从彡而,而亦聲。彡拭畫之意,此字从彡而,彡謂拂拭其而去之。會意字也。而亦聲,當如之切。一部。大徐奴代切。非是。
(耐)或从寸,諸法度字从寸。此爲罪名法度之類,故或从寸也。應仲遠高帝紀注:意謂耏卽而鬢字,用爲耏罪字。至杜林以後乃改从寸作耐。許說不如是。耐,漢人叚爲能字。本如之切,後變音奴代切。古音能讀如而,今音耐能皆奴代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