㫃字康熙字典熱度:141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ǎn,【漢字註音】ㄧㄢˇ

【語音朗讀】

【卯集下】【方】【㫃字五行屬】

【卯集下】【方字部】

【玉篇】【唐韻】【廣韻】【韻會】於幰切【集韻】【類篇】隱幰切,𠀤音匽。與偃同。

【說文】旌旗之遊㫃蹇之貌。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

又人名。字子游。

【玉篇】舞歌。今作偃。

又【廣韻】【集韻】𠀤於蹇切,音鼴。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㫃字的字形演變


甲944(甲)

存1644(甲)

戈爵(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走馬休盤(金)
西周中期

說文古文

說文‧㫃部

楷書

㫃字的甲骨文


甲944合17159賓組

乙357合21988子組

前5.5.7合22758出組

前5.6.1合35347黃組

後1.22.1合32103歷組

簠雜47合303

珠777合7325賓組

粹4合28207

粹282合27352無名組

粹1196合31136無名組

粹1196合31136無名組

存1644合25015

明藏684

乙6310合6948賓組

簠歲16合303

京都3123合5011𠂤組

㫃字的金文


戈爵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7626

走馬休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0

㫃字的象形文

讀音:yǎ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說文古文;

古陶文;

古璽文;

小篆㫃;

小篆旂;

小篆旗

讀音:yǎn

“㫃”在古文字中是個部首字。甲骨文、金文寫作“” , 確象一根旗杆上飄揚著旗布(布條)的形狀, 是原始的旗幟形。 《說文》: “㫃, 旌旗之遊, 㫃蹇之貌。 ” 由 “㫃”組成的字多與旗幟有關。“旗” 、“旂”都指旗幟。“旗” 又專指上麵有熊虎圖案的軍旗。《說文》: “旗,熊旗五遊,以象罰星,士卒以為期。” “旂 ”指畫有雙龍,竿頭係有鈴的旗幟。《說文》 : “旂,旗有眾鈴以令眾也。 ” “旗, 旂”金文均以 “㫃”作形符, 以 “丌、其”或“斤”作聲符,屬形聲字範疇。隸書分別寫作“”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㫃字說文解字

【卷七】【㫃】

『說文解字』

旌旗之游,㫃蹇之皃。从屮,曲而下,垂㫃相出入也。讀若偃。古人名㫃,字子游。凡㫃人之屬皆从㫃。㫃,古文㫃字。象形。及象旌旗之游。於幰切

『說文解字注』

(㫃)旌旗之游㫃蹇之皃。旌旗者、旗之通偁。旌有羽者。其未有羽者。各舉其一以該九旗也。王逸九歌注云。偃蹇、舞皃。大人賦說旌旗曰。掉拮撟以偃蹇。張揖曰。偃蹇、高皃。从屮曲而𡍮下㫃相出入也。此十一字當作从屮、曲而下?者游、从入、游相出入也十五字。从屮者、與豈?屵同意。謂杠首之上見者。曲而下垂者象游。游相出入者、謂从風往復如一出一入然。故从入。大徐云。此字从屮下垂當只作?。相承多一畫。玉裁謂。从屮謂竿首。下垂謂游也。鼎臣殊誤會。讀若偃。於幰切。十四部。古人名㫃字子游。晉有籍偃、荀偃。鄭有公子偃、駟偃。孔子弟子有言偃。皆字游。今之經傳皆變作偃。偃行而㫃廢矣。凡㫃之屬皆从㫃。

((图309A-01))古文㫃字。象旌旗之游及㫃之形。此小徐本也。大徐作象形及象旌旗之游。皆不可通。其篆形各本古文與上小篆文皆不可分別。惟小徐本牽連其上端略異。與古文四聲韵及汗簡合。此等不能強爲之說。或曰當是㫃古文以爲偃字七字之誤。

㫃字解釋

㫃字基本屬性

  1. 㫃的部首:方部外筆畫:2筆畫總數:6倉頡號碼:yso

  2. 四角號碼:08200鄭碼查詢:syodBig5編碼:gb2312碼:

  3. uni-code:扩展A U+3AC3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