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字康熙字典熱度:367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āng,sàng,【漢字註音】sāng,sàng

【語音朗讀】

【丑集上】【口】【丧字五行屬金】

【丑集上】【口字部】

〔古文〕𡂤𡴧𡂧𦦦𡚏【廣韻】【正韻】蘇浪切【集韻】【韻會】四浪切,𠀤桑去聲。

【玉篇】亡也。

又【正韻】失位也。

【論語】二三子何患於喪乎。

【註】喪,失位也。

【左傳·昭二十四年】昭公曰:喪人不佞。

又【廣韻】息郞切【集韻】【韻會】【正韻】蘇郎切,𠀤音桑。

【正韻】持服曰喪。

【禮·檀弓】故孔氏之不喪出母,自子思始也。

【又】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釋文】上喪字平聲,下喪字去聲。

又【廣韻】喪,器也,今謂之柩。

【禮·曲禮】送喪不踰境。

又姓。

【廣韻】楚大夫喪左。

【說文】本作𠸶。

【廣韻】亦作𠷔。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丧字的字形演變


粹470(甲)

後2.35.1(甲)

毛公鼎(金)
西周晚期

洹子孟姜壺(金)
春秋晚期

郭.語1.98(楚)

郭.老丙.10(楚)

郭.老丙.8(楚)

郭.老丙.9(楚)

說文‧哭部

睡.日甲136(隸)

老子甲157(隸)
西漢

武威簡.服傳37(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熹.易.乾文言(隸)
東漢

徐美人墓志(隸)
西晉

孟孝琚碑(隸)
東漢

楷書

丧字的象形文

讀音:sàng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甲骨文5;

甲骨文6;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小篆;

三體石經;

隸書

讀音:sàng

“喪”是死亡,失去; 哀。《說文》: “喪,亡也。從哭,從亡會意。亡亦聲。 ” 甲骨文1-2寫作“” , 象眾口(器)在桑(樹)上的形狀。一說是采桑,借指喪事; 一說是 “從口,桑聲” 的形聲字; 一說是古人辦喪事以桑木為神位。 甲骨文3寫作“” , 中間是長輩的 “長”字(表示老人),左右兩 “口” 表示哭泣。 金文寫作 “” , 四口之間夾一 “長字頭, 亡字尾” 的字符, 處於由會意向形聲過渡期的字形。 小篆寫作“” , 上邊是“哭”字,下邊是 “亡”字,既可會意 “哭死亡之人” ,也是“哭形,亡聲”的形聲字。隸書(漢《王舍人碑》 )寫作 “”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丧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丧
中国大陆
台湾 丧
台湾
韩国 丧
韩国

丧字說文解字

(说文解字未收录“丧”字头,请参考“喪”字:)

【卷二】【哭】

《說文解字》

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息郎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喪)亡也。亡部曰:亡,逃也。亡非死之謂,故中庸曰: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尙書大傳曰:王之於仁人也,死者封其墓,況於生者乎。王之於賢人也,亡者表其閭,況於在者乎。皆存亡與生死分別言之。凶禮謂之喪者,鄭禮經目錄云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居於彼焉,己失之耳。是則死曰喪之義也。公子重耳自偁身喪,魯昭公自偁喪人,此喪字之本義也。凡喪失字本皆平聲,俗讀去聲,以別於死喪平聲,非古也。从哭亡。亡亦聲。此從禮記奔喪之禮釋文所引。息郞切。十部。

丧字解釋

丧字基本屬性

  1. 丧的部首:口部外筆畫:7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gcv

  2. 四角號碼:40732鄭碼查詢:eduhBig5編碼:B3E0gb2312碼:C9A5

  3. uni-code:基本区 U+4E27首尾分解:土衣部件分解:土丷衣

  4. 造字法:会意;表示哭已死去的人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喪 䘮 𠸶 𡂤 𡚏 𡴧

丧字基本含義

1. 喪 [sāng]2. 喪 [sàng]

喪 [sāng]
  1. 跟死了人有關的事:~事。~禮。~亡。~假(jià)。~亂。治~。吊~。

喪 [sàng]
  1. 丟掉,失去:~失。~生。~偶。~膽。~氣(不吉利,倒黴。“氣”讀輕聲)。頹~(情緒低落,精神委靡)。懊~。沮~。~權辱國。~盡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