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字康熙字典熱度:219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í,shè,【漢字註音】shí,shè,shī

【語音朗讀】

【卯集中】【手】【拾字五行屬金】

【卯集中】【手字部】

【唐韻】【韻會】是執切【集韻】寔入切【正韻】寔執切,𠀤音十。

【說文】掇也。

【廣韻】收也,斂也。

【左傳·昭三年】無備而官辦者,猶拾瀋也。

【註】猶拾汁,終不可得。

【前漢·夏侯勝傳】經術苟明,其取靑紫如俛拾地芥。又【汲黯傳】補過拾遺,臣之願也。

又拾遺,官名。

【唐書·百官志】補闕拾遺,掌供奉諷諫。

又不知而問曰拾沒。俗譌爲什麽。一曰射韝也。著於左臂以遂弦。

【詩·小雅】決拾旣佽。

【傳】決,鉤弦也。拾,遂也。

【儀禮·鄕射禮】袒決遂。

【註】遂,射韝也。以韋爲之,其非射時則謂之拾。拾,斂也,所以蔽膚斂衣也。

又今官文書借爲數目之十字。

又【集韻】【正韻】𠀤極葉切,音笈。更也。

【禮·投壷】左右告矢,具請拾投。

【疏】賔主更遞而投也。

【儀禮·鄕射禮】取弓矢拾。

【疏】遞取弓矢也。

又【集韻】【韻會】𠀤極業切,音跲。義同。

又實攝切,音涉。躡足升也。

【禮·曲禮】拾級聚足,連步以上。

【註】拾當爲涉聲之誤也。級,等也。 【正韻】涉拾𠀤失涉切,音攝,義同。疑韻切有脫誤。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拾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手部

老子甲166(隸)
西漢

張遷碑(隸)
東漢

張景碑(隸)
東漢

楷書

拾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拾
中国大陆
台湾 拾
台湾
香港 拾
香港
日本 拾
日本
韩国 拾
韩国
旧字形 拾
旧字形

拾字說文解字

【卷十二】【手】

『說文解字』

掇也。从手合聲。是執切

『說文解字注』

(拾)掇也。史記貨殖傳曰。俯有拾。仰有取。射有決拾。毛傳曰。決、所以鉤弦也。拾、遂也。拾韜左臂。卽俗所謂收拾也。曲禮。拾級聚足。鄭曰。拾讀爲涉。聲之誤也。从手。合聲。是執切。七部。

拾字解釋

拾字基本屬性

  1. 拾的部首:手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qomr

  2. 四角號碼:58061鄭碼查詢:doajBig5編碼:AC42gb2312碼:CAB0

  3. uni-code:基本区 U+62FE首尾分解:扌合部件分解:扌人一口

  4. 造字法:形声;从扌、合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金

  5. 異體字:十 拾

拾字基本含義

1. 拾 [shí]2. 拾 [shè]

拾 [shí]
  1. 撿,從地上拿起:~草。~糞。~零(撿取某方麵的零碎材料,常用於文章標題)。~取。俯~皆是。~人牙慧。

  2. 收,斂,整理:收~。~掇。

  3. “十”的大寫。

  4. 舊稱射箭人穿在左臂上的皮製護袖。

拾 [shè]
  1. 古同“涉”,曆,經由:~級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