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脉
【繁體漢字】脉,【漢語拼音】mài,mò,【漢字註音】mài,mò
【語音朗讀】
【未集下】【肉】【脉字五行屬水】
【未集下】【肉字部】
【正字通】俗脈字。
【韻會】毛氏曰:字从月从𠂢。今从永者,誤也。永,古詠字。反永爲𠂢。𠂢音普拜切,水之邪流也。从𠂢,取邪流義,不當从永。但相承已久,不敢廢也。
【說文】血理分袤行體者。
【玉篇】血理也。
【正字通】五臟六府之氣分流四支也。
【釋名】脈,幕也,幕絡一體也。
【左傳·僖十五年】慶鄭曰:張脈僨興。
【註】血脈必周身而作。
【史記·樂書】音樂者,所以動盪血脈,流通精神。
【前漢·藝文志】醫經者,原人血脈,經落,骨髓隂陽表裏。
又地脈。
【周禮·天官·瘍醫】以鹹養脈。
【註】鹹,水味。水之流行地中,似脈。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𠂢” 在《說文》中是部首字(讀pài)。也是“派”字的初文。 指水的支流。 《說文》: “𠂢, 水之衺流, 別也。 從反水。 ” “派, 別水也。 ”在甲骨文、金文中 “𠂢、 派” 與 “永” 是同一字; 或將永字反寫。 甲骨文寫作 “、 ” , 金文寫作 “” , 都是人在水中遊的形狀。 甲骨文或另加“氵” (水)作“” 。小篆隨之寫作“” (派)和“𠂢”兩個字, 實有添足之嫌。
“𠂢”作部首組合的字有“衇” (脈、脈)。 “說文籀文”和小篆分別寫作“、 、 ” , 《說文》: “衇, 血理分衺行體者。 ” 即血脈。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十一】【𠂢】
『說文解字』
血理分衺行體者。从𠂢从血。
脈,𧖴或从肉。
衇,籒文。莫獲切
『說文解字注』
(𧖴)血理分衺行體中者。理分猶分理。序曰:見鳥獸蹏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異。衺行體中,而大𠊱在寸口。人手卻十分動脈爲寸口也。从𠂢从血。會意。不入血部者,重𠂢也。𠂢亦聲。莫獲切。十六部。
(脈)𧖴或从肉。
(衇)籒文。左血左𠂢。
脉的部首:肉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bine
四角號碼:73292鄭碼查詢:qskBig5編碼:AFDFgb2312碼:C2F6
uni-code:基本区 U+8109首尾分解:月永部件分解:月永
造字法:原为会意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水
異體字:𧵾 𧰍 𧖹 𧖴 衇 脈 𧠧 眽 䘑 𦚡 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