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字康熙字典熱度:2519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ù,【漢字註音】ㄕㄨˋ

【語音朗讀】

【酉集中】【豆】【竖字五行屬木】

【酉集中】【豆字部】

【唐韻】臣庾切【集韻】【韻會】上主切,𠀤音裋。

【說文】豎立也。

【徐曰】豆器,故爲豎立。

【後漢·靈帝紀】槐樹自拔倒豎。

【魏志·鍾繇傳】起偃爲豎。

又【韻會】貞也。

【字彙】直也。

又【廣韻】童僕之未冠者。

【列子·說符篇】鄰人亡羊,請楊子之豎追之。

【宋書·周朗傳】婢豎無定科。

又內廷之小臣也。

【周禮·天官】內豎掌內外之通令,凡小事。

【註】豎,未冠者之官名。

【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註】豎,左右小吏。

又凡𤰞鄙者皆曰豎。

【史記·留侯世家】豎儒幾敗乃公事。

【晉書·阮籍傳】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

又姓。

【左傳·昭十六年】鄭大夫豎柎。

又【韻會】通作裋。

【史記·秦始皇紀】寒者利裋褐。

【註】一作短,一作豎。謂褐衣豎裁爲勞役之衣,短而且狹,故謂之短褐,亦曰豎褐。

【荀子·大略篇】衣則豎褐不完。

【註】僮豎之褐,亦短褐也。

【集韻】或作𧞫。

又【正韻】【字彙補】𠀤殊遇切,音樹。

【通鑑】龎涓曰:遂成豎子之名。胡三省讀去聲。 【集韻】籀作䝂。或作𠐊。俗作竪,非。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竖字的象形文

讀音:shù


金文;

說文籀文;

古璽文;

侯馬盟書;

小篆;

隸書

讀音:shù

“豎”在古文字中寫作 “豎” 。《說文》: “豎,豎立也。” 《侯馬盟書》、古璽文、 小篆等分別寫作 “” , 上邊是 “臣” (奴隸低頭竪目為臣,參看 “臣” 釋文)或 “臤”,“臤”字是用手摭涼棚觀看; 下邊是高裝的器皿“豆” 。用目看 “豆” 內腔時,目成竪立之形。“說文籀文”另加“殳”字, 寫作“” , “殳”是手執兵器或勞動工具形, 加此符可會意奴隸之意,故也稱奴仆下人為 “豎子”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竖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竖
中国大陆
台湾 竖
台湾
韩国 竖
韩国

竖字說文解字

【卷三】【臤】

『說文解字』

豎立也。从臤豆聲。䝂,籒文豎从殳。臣庾切文四 重一

『說文解字注』

堅立也。堅立謂堅固立之也。豎與尌音義同。而豎從臤。故知爲堅立。周禮内豎。鄭云。豎、未冠者之官名。葢未冠者才能自立。故名之豎。因以爲官名。豎之言孺也。从臤。豆聲。臣庾切。古音在四部。

竖字解釋

竖字基本屬性

  1. 竖的部首:豆部外筆畫:4筆畫總數:9倉頡號碼:leyt

  2. 四角號碼:27108鄭碼查詢:kdxsBig5編碼:BDDDgb2312碼:CAFA

  3. uni-code:基本区 U+7AD6首尾分解:丨立部件分解:〢又立

  4. 造字法:形声;上形下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竪豎竪 豎 㑠 㒘 䜿 䝂 𠐊 𥪛

竖字基本含義

  1. 直立,直立的,與“橫”相對:~立。~井(一種垂直的礦井)。~琴。~起耳朵聽。

  2. 漢字筆形之一,自上往下。

  3. 上下的或前後的方向,與“橫”相對:~著寫。

  4. 舊稱未成年的童仆,小臣,引申為卑賤的:童~。~子(a.童仆;b.鄙賤的稱呼,如“~~不足與謀”。亦稱“豎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