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歎
【繁體漢字】歎,【漢語拼音】tàn,【漢字註音】ㄊㄢˋ
【語音朗讀】
【辰集下】【欠】【歎字五行屬】
【辰集下】【欠字部】
【玉篇】他旦切【唐韻】【集韻】【韻會】他案切,𠀤音炭。
【說文】吟也。
【禮·檀弓】戚斯歎。
【疏】歎,吟息也。憤恚轉深,故因發吟息也。
【禮·曲禮】當食不歎,臨樂不歎。
又稱美曰歎。
【禮·郊特牲】卒爵而樂闋,孔子屢歎之。
【註】歎,美也。
又讚和曰歎。謂歌尾曳聲以助也。
【禮·樂記】壹倡而三歎。通作嘆。
又【集韻】【韻會】他干切【正韻】他丹切,𠀤音攤。義同。
【詩·大雅】旣順廼宣,而無永歎。
【釋文】歎,他安反。又【楚辭·九思】日瞥瞥兮西沒,道遐廻兮阻歎。志稸積兮未通,悵惝罔兮自憐。
【曹大家·東征賦】涉封丘而踐路兮,慕京師而竊歎。小人性之懷土兮,自書傳而有焉。俱从平聲讀。古寒、先、刪三韻通。
【說文】本作〈𡏳欠〉。籀文作𣥁。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歎”和“嘆(歎)”是音同義近的兩個字。“歎”本指吟詠、讚美,即讚歎。 《說文》: “歎, 吟也。 ” “說文籀文” 寫作 “” , 左邊是艱難的“難” (難是人被火燒),右邊是表示人呼氣的 “欠” ,是看到人被火燒時發出的悲歎。小篆省去中間的 “鳥”寫作“
” 。 均為形聲字。 而 “歎”則是因不悅而歎息。《說文》: “嘆,吞歎也。從口,歎省聲。”意思是吞聲歎氣。“歎”字未見甲骨文、金文, 小篆寫作“
” , 是將“欠”省改為“口” , 突出了 “歎”是口的動作。“歎”和“嘆” (歎)一直並用到20世紀文字改革。今簡化字統一作 “歎”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欠】
『說文解字』
吟也。从欠,𪅀省聲。𣥁,籒文歎不省。池案切〖注〗𪇠
『說文解字注』
(歎)吟也。謂情有所悅。吟歎而歌詠。悅當作說。謂情已下十字各本無。今依李善注盧諶覽古詩所引補。葢演說文語也。古歎與嘆義別。歎與喜樂爲類。嘆與怒哀爲類。如樂記云一唱而三歎。有遺音者矣。又云長言之不足。故嗟歎之。嗟歎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論語喟然歎曰。皆是此歎字。檀弓曰戚斯嘆。嘆斯擗。詩云而無永嘆。嘅其嘆矣。愾我寤嘆。皆是嘆字。从欠。𪅀省聲。他案切。十四部。
(𣥁)籒文歎不省。
歎的部首:欠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tono
四角號碼:47882鄭碼查詢:eaorBig5編碼:BCDBgb2312碼:CCBE
uni-code:基本区 U+6B4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原为形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嘆𣥁嘆 𣥁 𪇽𣥁
見“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