苜字康熙字典熱度:72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mù,【漢字註音】ㄇㄨˋ

【語音朗讀】

【申集上】【艸】【苜字五行屬木】

【申集上】【艸字部】

【唐韻】【集韻】莫六切【正韻】莫卜切,𠀤音牧。

【本草】苜蓿,一名牧蓿,謂其宿根自生,可飼牧牛馬也。

【史記·大宛列傳】馬嗜苜蓿,漢使取其實來,于是天子始種苜蓿肥饒地。

【西京雜記】苜蓿,一名懷風,時人謂之光風,茂陵人謂之連枝草。

【述異記】張騫苜蓿,今在洛中。

【韓愈詩】萄苜从大漠。

【漢書】作目宿。

又【博雅】水苜,𦸚也。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8

苜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苜
中国大陆
台湾 苜
台湾
香港 苜
香港
日本 苜
日本
韩国 苜
韩国
旧字形 苜
旧字形

苜字解釋

苜字基本屬性

  1. 苜的部首:艸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8倉頡號碼:tbu

  2. 四角號碼:44600鄭碼查詢:elvvBig5編碼:AD60gb2312碼:DCD9

  3. uni-code:基本区 U+82DC首尾分解:艹目部件分解:艹目

  4. 造字法:形声;从艹、目声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木

  5. 異體字:𦴄 𦱒 𦭝 𦤄

苜字基本含義

  1. 〔~蓿〕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長圓形,花紫色,結莢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亦作“目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