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字康熙字典熱度:3341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wèi,【漢字註音】ㄨㄟˋ

【語音朗讀】

【子集中】【人】【位字五行屬土】

【子集中】【人字部】

【廣韻】于愧切【集韻】于累切【韻會】喩累切【正韻】于位切,𠀤音壝。

【說文】列中庭之左右曰位。

【廣韻】正也。

【易·繫辭】聖人之大寶曰位。

【周禮·天官】惟王建國,辨方正位。

又凡所坐立者,皆曰位。

【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

【註】出位而揖,禮以變爲敬也。

又所也。

【論語】君子思不出其位。

【朱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又姓。明位安。

又高麗人呼相似爲位。見【三國志】。 本作㑀。俗作位。㑀字原刻从亻从𡗓。


考證:〔【禮·曲禮】揖人,必違其位。

【註】出位面揖,〕 謹照原文面揖改而揖。〔【易·艮卦】君子思不出其位。

【註】范氏曰,物各得其所,而天下之理得矣。〕 謹按此論語經及朱註非易註也。易艮卦三字改爲論語二字,註上增朱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位字的字形演變


頌鼎(金)
西周晚期

包2.224(楚)

天卜(楚)

郭.緇.25(楚)

說文‧人部

孫臏315(隸)
西漢

位至三公鏡(隸)
東漢

夏承碑(隸)
東漢

曹全碑(隸)
東漢

楷書

位字的象形文

讀音:wèi


甲骨文1;

甲骨文2;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金文5;

金文6;

金文7;

小篆;

漢帛書;

隸書

讀音:wèi

“位” 的本義是人站立的位置。源自階級的出現,在部落或家族中,不同等級的人有不同的站立位置。 早期甲骨文、 金文寫作 “” , 均為站立的人腳下有一橫, 表示人所處位置。 春秋戰國時期的金文字形混亂, 寫法很多: 或寫作 “” , 表示人在廳堂中的位置;或在 “宀” (房屋形)內加祖先牌位寫作 “” 。 小篆規範為 “” , 用人立會意位置。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位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位
中国大陆
台湾 位
台湾
香港 位
香港
日本 位
日本
韩国 位
韩国
旧字形 位
旧字形

位字說文解字

【卷八】【人】

『說文解字』

列中庭之左右謂之位。从人立。于備切

『說文解字注』

(位)列中庭之左右當作𠂇又。謂之位。庭當作廷。字之誤也。廴部曰。廷、朝中也。釋宮曰。中庭之左右謂之位。郭云。羣臣之列位也。周語注亦曰。中廷之左右曰位。按中廷猶言廷中。古者朝不屋。無堂階。故謂之朝廷。朝士掌外朝之位。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面三槐。三公位焉。司士掌治朝之位。王南鄉。三公北面東上。孤東面北上。卿大夫西面北上。王族故虎士在路門之右。南面東上。大僕大右大僕從者在路門之左。南面西上。雖有北面南面之臣。皆以左右約舉之。左傳云。有位于朝是也。引伸之凡人所處皆曰位。从人立。㑹意。于僃切。十五部。按小宗伯。掌神位。故書位作立。古文春秋公卽位爲公卽立。古者立位同字。葢古音十五部。與八部多合韵。

位字解釋

位字基本屬性

  1. 位的部首:人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oyt

  2. 四角號碼:20218鄭碼查詢:nsuBig5編碼:A6ECgb2312碼:CEBB

  3. uni-code:基本区 U+4F4D首尾分解:亻立部件分解:亻立

  4. 造字法:会意;从亻、从立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

位字基本含義

  1. 所處的地方:座~。部~。~置(a.所在或所占的地方;b.地位)。~於。

  2. 職務的高低:地~。職~。名~。

  3. 特指君主的地位:即~。篡~。

  4. 一個數中每個數碼所占的位置:個~。百~數。

  5. 量詞,常用於人,表尊重:諸~。各~。幾~客人。

  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