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兀”本義是高出。《說文》 : “兀,高而上平也。從一在人上。”甲骨文、金文和小篆字形略異,但均為人頭頂上有一橫,指頭頂是人體最高處。其義與 “元” 、“天” 近似。又以小兒頭上無簪,披發或光頭,有光禿義,如禿鷲又稱兀鷲。隸書為書寫結構穩定,變 “人” 為 “兒” ,成為今文。
注: 甲、金文中多以上邊一橫表示 “天” ,下邊一橫表示 “地” 。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卷八】【儿】
『說文解字』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說文解字注』
(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讀若夐。夐今韵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𧿁。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茂陵有兀桑里。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里者、葢周秦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