篻字在康熙字典中的解釋
篻的基本解釋
篻
【繁體漢字】篻,【漢語拼音】piǎo,biāo,【漢字註音】ㄆㄧㄠˇ
【語音朗讀】
【未集上】【竹】【篻字五行屬】
【未集上】【竹字部】
【廣韻】【集韻】𠀤彌遙切,音蜱。竹名。
【玉篇】竹門也。
【集韻】細竹。
【筍譜】篻竹,實中,𥳞屬,出韶州。莖五六寸,中爲弩矢。
【左思·吳都賦】篻簩有叢。
又【集韻】𤰞遙切,音猋。
【廣韻】敷沼切【集韻】匹沼切,𠀤音縹。義𠀤同。
又匹妙切,音票。竹名。出九眞。
【異物志】篻竹,大如戟槿,實中勁强,交阯人銳之爲矛,甚利。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9
篻的部首:竹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7倉頡號碼:hmwf
四角號碼:88901鄭碼查詢:mfbkBig5編碼:EDBFgb2312碼:none
uni-code:基本区 U+7BFB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造字法: 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
異體字:𥲦
1. 篻 [piǎo]2. 篻 [biāo]
一種竹子,竹杆堅硬厚實,可做矛。亦稱“筋竹”。
竹筍。
竹門。
竹子生長的樣子。
子集醜集寅集卯集辰集巳集午集未集申集酉集戌集亥集備考補遺考證按部首查詢康熙字典起名大全康熙字典
酥𢌝麇热鋥嶰𪊇鳝罄鉡𤀮𪍤䙭𨦴𠹊𦔨𨖬𪏜嵆埐㽳暗人𥼞虺钁䁓䉷𧣘𢤩𢒷戁嘤𣧉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