膞字康熙字典熱度:318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zhuān,chuán,【漢字註音】ㄓㄨㄢ

【語音朗讀】

【未集下】【肉】【膞字五行屬】

【未集下】【肉字部】

【唐韻】市沇切【集韻】【韻會】主兗切【正韻】乳兗切,𠀤音轉。

【說文】切肉也。

【廣韻】細割也。

【博雅】膞,臠也。

又【正韻】腓膞,腸也。

又一挺肉亦曰膞。

【淮南子·說林訓】一膞炭熯,掇之則爛指。

【註】一膞,一挺也。膞,音轉。

又人名。

【史記·外戚世家】有男一人,爲昌邑王。

【註】名膞。

又【廣韻】旨兗切【集韻】豎兗切【正韻】止兗切,𠀤音腨。義同。

又【集韻】殊倫切,音純。股骨也。

【儀禮·少牢饋食禮】升羊豕肩臂臑膞胳。

【註】髀下爲膞,猶前足之臂。膞下爲胳,猶前足之臑也。

【釋文】音純。亦讀之兗反。

又【集韻】【韻會】𠀤淳沿切,音遄。陶人作器具。

【周禮·冬官考工記旊人】器中膞。

【註】膞,鄭康成讀如車輇之輇。

又【廣韻】職緣切【集韻】朱遄切,𠀤音專。膞,鳥胃也。

又【集韻】食川切,音船。義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21

膞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肉部

楷書

膞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膞
中国大陆
台湾 膞
台湾
香港 膞
香港
日本 膞
日本
韩国 膞
韩国
旧字形 膞
旧字形

膞字說文解字

【卷四】【肉】

『說文解字』

切肉也。从肉專聲。市沇切

『說文解字注』

(膞)切肉也。膞與剸義近。儀禮說牲體前有肩臂臑。後有肫髀骼。髀不升於俎。故多言肫骼。肫亦作膞。經肫膞錯出。皆假借字也。經本應作腨。腨、腓腸也。以腓腸該全脛。假肫膞字爲之。从肉。專聲。市沇切。十五部。

膞字解釋

膞字基本屬性

  1. 膞的部首:肉部外筆畫:11筆畫總數:15倉頡號碼:bjii

  2. 四角號碼:75243鄭碼查詢:qfdsBig5編碼:E740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819E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形声;从月、专声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甎𦝏 𤮍 甎 䏝

膞字基本含義

1. 膞 [zhuān]2. 膞 [chuán]3. 膞 [chún]4. 膞 [zhuǎn]

膞 [zhuān]
  1. 鳥類的胃:雞~。

膞 [chuán]
  1. 製作陶器的旋盤:“器中~,豆中縣,~崇四尺,方四寸。”

膞 [chún]
  1. 古代祭祀所用牲後體的一部分:“肩臂曘~骼在兩端。”

膞 [zhuǎn]
  1. 切成塊的肉。

  2. 膝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