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字康熙字典熱度:3540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yǐ,【漢字註音】ㄧˇ

【語音朗讀】

【子集上】【乙】【乙字五行屬土】

【子集上】【乙字部】

【唐韻】於筆切【集韻】億姞切【韻會】【正韻】益悉切,𠀤音鳦。十幹名。東方木行也。

【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

【前漢·律歷志】奮軋於乙。

【京房易傳】乙,屈也。

又凡讀書,以筆志其止處曰乙。

【史記·東方朔傳】朔初上書,人主從上方讀之,止輒乙其處,讀三月乃盡。

又唐試士式,塗幾字,乙幾字。抹去譌字曰塗,字有遺脫,句其旁而增之曰乙。

又【太乙數】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諸名。

又【前漢·藝文志】有天乙三篇。

【註】天乙謂湯,其言非殷時,皆假託也。

又姓。漢南郡大守乙世,前燕護軍乙逸,明乙瑄,乙山。

又【爾雅·釋魚】魚腸謂之乙。

【禮·內則】魚去乙。

【註】魚餒必自腸始,形屈如乙字。一說魚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鯁不可出,去之乃食。

又【茅亭客話】虎有威如乙字,長三寸許,在脅兩旁皮下,取得佩之,臨官而能威衆。無官佩之,無憎疾者。

【蘇軾詩】得如虎挾乙。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乙字的字形演變


甲3(甲)

佚255(甲)

菁5.1(甲)

魚父乙卣(金)
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

夨令方彝(金)
西周早期

曶鼎(金)
西周中期

曾侯乙鼎(金)
戰國早期

楚王酓肯簠(金)
戰國晚期

包2.89(楚)

說文‧乙部

睡虎地簡43.205(隸)

陽泉熏盧(隸)
西漢

朝陽少君鍾(隸)
西漢

漢印徵
西漢

武威醫簡90甲(隸)
東漢

熹.春秋.僖廿七年(隸)
東漢

楷書

乙字的甲骨文


甲3合1517

甲23合3900

甲231合19943

佚21合6128賓組

佚65

佚255合26975何組

佚704合3068

鐵37.2合2299

鐵69.1合13312賓組

拾13.5合10366

前3.6.1

前5.17.7合6079賓組

後1.9.3合33102歷組

後1.19.11合22788

後1.30.11合10403賓組

後1.31.1合7897

菁5.1合137賓組

林1.15.6合38025黃組

燕3合5064

燕640合16609

寧滬1.217合35256

乙字的金文


耳行大父乙鼎商代晚期集成1834

小臣午口方鼎商代晚期集成2653

邐方鼎商代晚期集成2709

小子臣子簋商代晚期集成3904

父乙卣商代晚期集成4822

天且乙卣商代晚期集成4890

爿片子父乙觶商代晚期集成6220

乙斝商代晚期集成9185

大兄日乙戈商代晚期集成11392

大且日己戈商代晚期集成11401

且日乙戈商代晚期集成11403

魚父乙卣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4916

己且乙尊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集成5596

旂鼎西周早期集成2670

我方鼎西周早期集成2763

作父乙簋西周早期集成3511

翏簋西周早期集成3993

夨令方彝西周早期集成9901

穴鼎西周中期集成2755

曶鼎西周中期集成2838

彔簋西周中期集成3702

師酉簋西周中期集成4288

史墻盤西周中期集成10175

散氏盤西周晚期集成10176

鄭大內史叔上匜西周晚期集成10281

邾公華鐘春秋晚期集成245

拍敦春秋集成4644

楚王酓章鎛戰國早期集成85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86

曾侯乙鐘戰國早期集成299

曾侯乙鼎戰國早期集成2293

曾侯乙簠戰國早期集成4496

鄂君啟車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0

鄂君啟舟節戰國中期集成12113

公朱左𠂤鼎戰國晚期集成2701

楚王酓肯簠戰國晚期集成4550

乙字的象形文

讀音:yǐ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金文1;

金文2;

侯馬盟書;

秦簡;

小篆;

三體石經;

隸書

讀音:yǐ

“乙” 字是個筆畫非常簡單,但釋義極不統一的字。計有 “魚腸說” 、“景象說” 、“刀形說” 、“飛鳥說” 、“幼苗說” 、“人頸說” 、“燕子說” 、“絲形說” 、“流水說” 、“側乳說” ,迄今無定論,但借用作天幹之一的說法卻十分一致。甲骨文、金文、《侯馬盟書》、小篆分別寫作“” 。隸書《韓仁銘》寫作“” , 仍未改變古文字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乙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乙
中国大陆
台湾 乙
台湾
香港 乙
香港
日本 乙
日本
韩国 乙
韩国
旧字形 乙
旧字形

乙字說文解字

【卷十四】【乙】

『說文解字』

象春艸木冤曲而出,陰气尚彊,其出乙乙也。與丨同意。乙承甲,象人頸。凡乙之屬皆从乙。於筆切

『說文解字注』

(乙)象春艸木冤曲而出。侌气尙彊。其出乙乙也。冤之言𩰪,曲之言詘也。乙乙,難出之皃。史記曰:乙者,言萬物生軋軋也。漢書曰:奮軋於乙。文賦曰:思軋軋其若抽。軋軋皆乙乙之叚借。軋从乙聲,故同音相叚。月令鄭注云:乙之言軋也。時萬物皆抽軋而出。物之出土艱屯。如車之輾地澁滯。與丨同意。謂與自下通上之丨同意也。乙自下出上礙於陰,其書之也宜倒行。於筆切。十二部。按李善:乙音軋。乙承甲,象人頸。以下皆冡大一經曰言之。凡乙之屬皆从乙。

乙字解釋

乙字基本屬性

  1. 乙的部首:乙部外筆畫:0筆畫總數:1倉頡號碼:nu

  2. 四角號碼:17710鄭碼查詢:ydaBig5編碼:A441gb2312碼:D2D2

  3. uni-code:基本区 U+4E59首尾分解:乙部件分解:乙

  4. 造字法:象形;像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漢字結構:单一结构漢字五行:土

  5. 異體字:乚鳦鳦 乚

乙字基本含義

  1. 天幹的第二位,用於作順序第二的代稱。

  2. 指代一方:甲方~方。~型腦炎。

  3.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7”。

  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