兟字康熙字典熱度:905

由谷歌提供的廣告

【繁體漢字】,【漢語拼音】shēn,【漢字註音】ㄕㄣ

【語音朗讀】

【子集下】【儿】【兟字五行屬】

【子集下】【儿字部】

【唐韻】【集韻】所臻切【韻會】疏臻切,𠀤音莘。

【說文】進也。从二先。又【玉篇】兟兟,衆多貌。

【六書本義】與侁駪同。

詞條更新時間:2025-04-19

兟字的字形演變


說文‧先部

楷書

兟字的象形文

讀音:xiān


甲骨文1;

甲骨文2;

甲骨文3;

甲骨文4;

金文1;

金文2;

金文3;

金文4;

侯馬盟書兟;

侯馬盟書兟;

小篆先;

小篆兟;

小篆讚;

小篆鑽;

隸書

讀音:xiān

“先”本義是走在前麵。《說文》: “先,前進也。” 甲骨文、金文、小篆均是人字前麵有一隻腳,表示先邁出一步。可謂“出人頭地” 。金文1幹脆將“止”字畫成一隻腳(印)形,也是先人的意思。隸書以特有的波磔筆畫寫作 “” , 成為今文。

注: 金文4在 “先” 旁加一 “彳” (讀chì是與行走有關的字符) ,強調“先”是行進中走在前邊。

兟, 《說文》稱: “兟, 進也。讚從此。 闕。” 《侯馬盟書》寫作“” , 均由兩個“先”字組成。 “先”是(努力)走在前。 因此, “兟”有向前鑽(鑚)的意思。所以 “兟”字是“讚” 的前身; “讚”是“鑚” (鑽)的初文。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兟字新舊字形對比

中国大陆 兟
中国大陆
台湾 兟
台湾
香港 兟
香港
日本 兟
日本
韩国 兟
韩国
旧字形 兟
旧字形

兟字說文解字

【卷八】【先】

『說文解字』

進也。从二先。贊从此。闕。所臻切文二

『說文解字注』

(兟)進也。五經文字儿部曰。兟色巾反。見詩。按此謂大雅甡甡其鹿也。今大雅作甡。傳曰。甡甡、衆多也。但玉篇云。𨐔、多也。亦作詵。駪?兟甡字同是衆多之義。可作兟。據五經文字、則張參所據大雅作兟。葢並先爲衆進之意。今石刻五經文字此字已泐。而馬刻本乃誤爲?。葢因宋榻糢糊而譌耳。从二先。贊从此。闕。闕謂闕其讀若也。今所臻切。十三部。

兟字解釋

兟字基本屬性

  1. 兟的部首:儿部外筆畫:6筆畫總數:12倉頡號碼:huhgu

  2. 四角號碼:24212鄭碼查詢:mbmrBig5編碼:D860gb2312碼:none

  3. uni-code:基本区 U+515F首尾分解:部件分解:

  4. 造字法:漢字結構:左右结构漢字五行:

  5. 異體字:

兟字基本含義

  1. 銳意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