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字典是免費的在線辭海新華字典查詢網站,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通知我們刪除。
康熙字典網絡版共收錄48079個漢字,含增補、補遺、考證的漢字,提供漢字起源、字形演變、甲骨文、金文、象形文的查詢,資料翔實且豐富。
康熙字典 創作共享 免費使用 蘇ICP備11037243號
兕
【繁體漢字】兕,【漢語拼音】sì,【漢字註音】ㄙˋ
【語音朗讀】
【子集下】【儿】【兕字五行屬金】
【子集下】【儿字部】
〔古文〕𠒅𧰽【唐韻】徐姊切【集韻】【韻會】序姊切,𠀤音祀。
【說文】狀如野牛而靑。象形。本作𤉡。
【爾雅·釋獸】兕似牛。
【註】一角,靑色,重千斤。
【疏】其皮堅厚,可制甲。交州記,角長三尺餘,形如馬鞭柄。
【儀禮·鄕射禮】大夫兕中各以其物獲。
【註】兕,獸名。
【周禮·冬官考工記】兕甲六屬。又,兕甲壽二百年。
【韻會】陸佃云:兕善抵觸,故先王制罰爵以爲酒戒。
【詩·周南】我姑酌彼兕觥。
【傳】兕觥,角爵也。
【註】兕甲壽二百年。〕 謹按下句亦考工記正文,非註也。註字謹改爲又字。
詞條更新時間:2025-01-18
“兕”是古代的一種犀牛。《說文》: “兕,如野牛而青,象形。” 甲骨文正象頭生獨角的犀牛形象。因犀牛皮常用來製造武士的盔甲,所以 “說文古文”將兕寫作 “” , 上是犀牛皮帽, 下是 “兒” (人形)。 古代稱貫甲武士為“兕羆之士”或源於此。小篆保留了皮帽,卻使用了動物的四肢。隸書隨“說文古文”和小篆結構, 寫作“、 ” , 以特有的波磔將“兕”從古文字中剝離出來。
注: 隸書的 “”下邊是表示豬字的 “豕” , 或是當時人們把兕看作大豬一樣的動物。
圖為 “象形字書畫” 造形
圖為 “象形字書畫” 《兕》
“兕”古指有角野牛,特指犀牛。《說文》稱: “兕如野牛而青。 ” 甲骨文寫作“、 ”或“”均象頭生獨角的犀牛。又因犀牛皮主要用於古代武士的盔甲,故古文也寫作“” , 上邊的 “凹”是皮帽形, 下邊的“”是人形。古稱貫甲武士為兕羆之士即與此有關。小篆寫作“” , 保留了皮帽卻將古文的人形退回到動物的四肢形。這種進而複退的變化直接影響了隸書變革, 故產生了 “” 和 “”兩種寫法。
丁亥立秋燕人大熊
規格: 高91CM 寬56CM
【】【】
『說文解字注』
古文从儿。葢亦謂其似人胻也。虎足亦與人足同,今字兕行而𧱃不行。漢𥛬作𠒊。經典釋文云:本又作𠒊。
兕的部首:儿部外筆畫:5筆畫總數:7倉頡號碼:ssuu
四角號碼:77212鄭碼查詢:iyarBig5編碼:A8E1gb2312碼:D9EE
uni-code:基本区 U+5155首尾分解:凹儿部件分解:凹儿
造字法:象形漢字結構:上下结构漢字五行:金
異體字:雉𧰽𤉡𠒅雉 𠒃 𠒅 𠒊 𠙃 𤉡 𧣶 𧤄 𧰽 𧱃𧰽𤉡𠒅
〔~觥〕古代一種酒器。
古書上所說的雌犀牛。